作者 庄国琳 台湾宜兰人,跨领域工作者。从小在单亲妈妈的裁缝机底下长大,曾协助台湾服装设计师古又文及陈劭彦登上国际时尚舞台。踏入时尚圈之前,在艺术界打滚多年。在琉璃工房工作期间深受首席执行官张毅说过的一句话:“只有文化,才有尊严!”影响,对文化保存与推广存着使命感。在大趋势画廊工作时,协助当代艺术家如李再钤、庄普、吴天章、陈界仁等相关展览策划及作品销售推广,对艺术的广度、深度以及艺术市场有更全面的了解。
具有商学、媒体研究及艺术设计的学术背景。曾与摄影前辈谢震隆、翁庭华学习传统摄影及暗房,喜欢庶民文化的生命力,怀念小时候在戏棚下观看野台布袋戏及歌仔戏并且吃着把噗的童年。英国留学期间为欣赏英超联赛 (FA Cup),在南安普敦足球俱乐部球场担任清洁人员。
专长:艺术与时尚策展、时尚艺术经纪、文化研究及文化政策研究、跨领域合作、品牌管理与整合行销、传统及当代摄影。
2017年8月,为了推动台湾时尚产业革新,立委吴思瑶与苏巧慧办公室及台北时装协会联合举办了一场名为“制造业?设计业?接轨国际,挽救时尚产业边缘化”的公听会,指出政府推动台湾时尚产业成效不彰,是因为多头马车的管理和产业策略不佳,呼吁政府应从产业定位开始,重新对时尚产业进行整体规划。
当时自己受台北时装协会发起人孙正华邀请,出席此次公听会,同时自己也准备一份时尚产业简报,与在场的各部会长官及业界先进分享,因为公听会每人的简报时间有限,当时并没能完整分析与仔细说明。简报内容是关于英国时尚协会(British Fashion Council,简称BFC)委托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发表的《2015年英国时尚产业的经济价值》(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UK’S Fashion Industry 2015)的研究报告,说明时尚产业如何为英国带来全方位的经济影响效益等相关资讯,以及英国时尚协会如何整合运作,让时尚成为英国所有创意产业项目中,产值最高的类别,并让英国成为全球时尚重心。
、(下)
经过前后多次的公听会及跨部会协商,不久后,文化部长郑丽君公开表示,文化部和经济部已达成共识,将共同合作,推动台湾时尚产业,文化部更提出4年期16亿的《时尚产业与影视音产业整合旗舰计划》。
近期登场的2018台湾文博会,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最盛大且最重要的年度活动,郑部长更在出席文博之夜时尚职人秀时再度宣示,文化部将于今年11月推出台北时装周、明年亦将举办时尚奖的时尚重大计划,在文化部官方网站上的文博之夜新闻中,也再次出现郑部长曾引用过的这段香奈儿女士语录,看得出文化部协助推动时尚产业的决心。相对于韩国及中国大陆的时尚产业突飞猛进,台湾,落后甚多,有很大的差距,但对于文化部加入推动台湾时尚产业的行列,许多时尚产业前辈及年轻设计师都表示,台湾终于出现一个了解时尚产业重要性及影响力的文化部长了。
英、法等国的时尚产业都归在文化部管辖,只有台湾,时尚产业仍归经济部管理,即使文化部宣布加入共同推动的任务,这将是时尚产业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因为在未来,经济部的纺织思维以及纺织元素,会不会又硬要绑到台北时装周里或是其他时尚活动里,令人忧心。
台湾时尚产业迷航了许多年,最大的原因不外乎是以纺织为核心,其次为缺乏专责专业的大型执行单位,本篇文章以英国时尚产业为例,深入说明时尚大国如何定义时尚产业,以及相关专责执行单位如何组织架构,借此反观台湾时尚产业,还有哪些进步空间。
衷心期盼,台湾时尚产业真的要回归到文化部管理,才有可能贯彻政策一条鞭。但由于部门经费、权力角力,看起来,时尚产业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迷航因素之一:以纺织为核心 时尚产业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别里,列在第11项,称为“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定义是“从事以设计师为品牌或由其协助成立品牌之设计、顾问、制造、流通等行业。”然而,产业核心究竟是什么?细项又有哪些?政府单位从未明确定义过。而且一直以来,受代工思维的影响,时尚产业都是以机能型纺织为核心来推动,认为只要时尚纺织进步,就可以一起带动时尚产业,立意良好,但本末倒置。
在国外,时尚推广的是文化与生活美学,在台湾,时尚只是协助厂商销售美丽的纺织布料。
机能性纺织品的销售是B2B(企业对企业)的交易,这和国外核心时尚设计(Core Fashion Design)的商品和美妆(Beauty)的商品,需要的专业完全不同。时尚核心产品要吸引的是终端消费者,是属于B2C(企业对消费者)的范围。B2B和B2C彼此在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产品(Product)、价格(Price)、行销通路(Place)及行销方式(Promotion)上有天壤之别差异。这种错误的产业定位就是台湾时尚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如此偏差观念下,纺拓会临危授命,接下主导台湾时尚产业任务,最终导致台湾与国际时尚脱轨。纺拓会虽然近年来,以极有限的经费和人力,尽力推广台湾的时尚设计,但由于产业性质完全不同,不管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如同台湾谚语说的“做到流汗,嫌到流涎”,即使帮助过很多设计师,得到的掌声却不多,甚少设计师公开感谢过他们,常被骂得相当无力。
错误定位的产业核心,加上文化部、经济部,多头马车各自为政,让台湾在时尚产业空耗了十数年,不但浪费了经费,产值也无法提升。
迷航因素之二:缺乏专责专业的大型执行单位 在英、法等时尚大国,时尚产业都是由文化部负责,并下放权力给专责专业的时尚单位掌舵。台湾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专责专业的大型时尚单位,整合国内发展与国际交流,这是台湾时尚产业发展与其他时尚大国,甚至是中国大陆,差距愈来愈大的重要关键。
这样困境,固然是结构因素造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十多年来,政府从未跟随国际时尚产业脉动调整产业政策及组织,也不曾参考时尚大国是如何运作产业,于是这样的产业政策方针,只能持续将错就错,结果造成今日台湾时尚产业无法有效发展。
“核心定位错误”与“缺乏专业的专责机构”,是台湾时尚产业严重迷航的两大关键因素。未来时尚产业是否有希望,端看能否从这两大因素着手改善。
借镜英国—纺织只是外围,核心时尚设计和美妆商品才是核心 英国时尚产业的核心,是由文化媒体暨体育部(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DCMS)委托英国时尚协会延请专业人士定义的,产业内容会随时空变化调整,例如今天时尚零售所扮演的角色,和过去相比就越来越重要。
英国时尚产业不是狭隘地只有设计师时尚(Designer Fashion)而已,还有其他服饰商品、配件商品、美妆商品以及在英国国内进行的一些配销、制造及相关活动。
根据英国时尚协会委托牛津经济研究院制作的研究报告《2015年英国时尚产业的经济价值》。这份研究报告于2016年公布,英国时尚产业同心圆共有三个圈,最内圈是核心时尚设计,这一圈代表时尚产业的核心商品,第二圈是属性区隔,第三圈是生产、配销以及其他影响等。时尚产业同心圆,在2010年时,英国时尚协会其实已经公布过一次,并且将最内圈称为Core Fashion Design,2016年只是多了第二圈的分门别类。
英国时尚产业最核心部分,他们称为“核心时尚设计”,台湾一直强调的纺织,并不是时尚产业的核心,只是时尚产业外围的生产制造端。即使我们一再鼓励设计师多用MIT的机能性材质,外围还是不可能带动核心,政府似乎一直搞错方向。
完整的英国时尚产业分类项目,可以参考另一份牛津经济研究院2010年的另一份研究报告《英国时尚产业的价值》(The Value of the UK Fashion Industry),在英国,官方定义的时尚产业 除了产品外,还有生产通路(Channels of Production)及其他项目(包括创意、媒体、行销、教育等等)。
比较特别的是,有些项目在英国没列入时尚产业的研究报告里,例如婚纱(Bridal)是属英国核心时尚,但并没有将其营收、就业人数等等纳入研究。另外美妆方面,美容产品(Beauty products),亦没有纳入研究范围,这有可能是在进行研究的资料采样范围,难下定义,因此没有列入研究对象。
另外,这份表格有些项目以红色字呈现,这个在呼应时尚产业同心圆的核心商品,另外研究报告里提到,像是运动服饰、街头服饰、工作服、丹宁等等被广泛地纳入时尚同心圆的男装或女装里,因此时尚产业同心圆的核心商品,并没全部列出。
时尚产业产值最高,是英国创意产业的领头羊 根据《2015年英国时尚产业的经济价值》,2015年时尚产业的产值,远超过流行音乐、电视及电影,是英国所有创意产业中最高的,市场效益甚至是汽车产业的两倍,与房地产业旗鼓相当。2015年英国时尚产业产生的GDP有281亿英镑(约台币1.124兆台币,目前汇率为1:40),占整体GDP的 2.7%。估算的间接与诱发经济效益高达500亿英镑,折合新台币为2兆元。
除此之外,在时尚产业服务的劳动人口有88万人,占总就业人口2.6%,从2013年起,英国时尚产业每年为英国提供了5%的就业成长率,是同期就业成长率的两倍。来自时尚产业的税收高达268亿英镑,占政府总税收的3.9%,相当于英国三分之二的国防预算。
时尚活动吸引来的产业专家、记者和观光客,每年为旅游业带来的收益也达9,800万英镑,约新台币39.2亿元。2014到2015年间,13,710名学生修习时尚设计,教导时尚设计的老师则有821位,时尚设计教育的附加价值毛额(Gross Value Added,GVA)达3,400万英镑,约新台币13亿元!这还不包括时尚新闻、时尚采购(Buying and Merchandising)等相关课程。(注:GVA=GDP-产品税收+产品补贴)
时尚大国皆由大型专责专业单位全职掌舵,台湾呢? 英国时尚产业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绩,是由于英国时尚协会对国内产、官、学三个部门的有效整合,而这也是时尚大国的惯用模式。
综观世界时尚大国,皆有专责的专业单位在推动时尚,例如英国时尚协会BFC、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FDA(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法国高级订制与时尚联合会FHCM(Fédération de la Haute Couture et de la Mode),以及意大利国家时装协会CNMI(Camera Nazionale della Moda Italiana)。这四个组织是让纽约、伦敦、巴黎、米兰成为全球时尚重镇的推手,时尚产业每年创造大量外汇,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或许有人说,因为这些时尚大国皆有深厚的时尚美学历史及教育背景,台湾当然比不上。回应这个质疑,我们不妨参考同是时尚后进国韩国的成功经验。
K-Pop带动K-Fashion:韩国的成功经验 2012年才成立的韩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FDK(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Korea),可以说是近年韩国时尚K-Fashion在全球刮起旋风的关键推手。当大家都在讨论韩国的东大门计划和米兰计划如何伟大时,很少人注意到韩国时尚设计师协会,是如何积极整合国内山头林立的时尚界以及产官学部门。在整合时尚界之余,它还成功地以结合K-Pop与K-Fashion的策略,用明星艺人来带动韩国时尚,让本来就有文化影响力的韩国流行音乐成为时尚的推手。
此外,韩国时尚设计师协会也致力推动国际交流,把国外买家、媒体、时尚意见领袖、设计师品牌以及大型国际时尚展带到韩国,同时也将韩国时尚设计师品牌带到国际,多方面的成功操作终于让韩国时尚破茧而出。韩国时尚设计师协会表示,除了透过K-Pop推动时尚设计师商品策略外,韩国政府也预计以此模式,透过K-Pop的渗透力,带动K-Beauty的发展,全力透过韩星,布局韩国美妆、美发之全球影响力。
台湾热闹多元的协会文化 之前曾提及,英国的时尚与纺织皆有专责专业单位推动,英国时尚协会负责推动时尚产业,纺织业则由英国时尚纺织协会(UK Fashion and Textile Association,UKFT)负责,这两个单位也彼此帮忙,不会相互排斥,英国纺织和时尚,皆有正确策略及运作组织,组织架构也与台湾大异其趣。
台湾其实很早便成立服饰协会,近期亦有不同服饰协会、时尚协会、时尚艺术或时尚美容协会,甚至时尚联盟成立,热闹多元,但很多协会,仍然和纺织绑在一起,这没有对错,因为每个协会成立的目的与推广对象,原本就不同,但就时尚界而言,感觉不出革新作法,因为纺织不是时尚核心。台湾的协会几乎都是透过招募会员,每年固定酌收会费,成为基本运作经费,而英国时尚协会并无所谓是否加入会员、收不收会员费用的问题,设计师品牌只要通过专家审核,便能参加英国时尚协会所举办的活动,例如伦敦时装周、New Gen等等。
但这就与英国时尚协会这样庞大且独立专责专业单位有极大差异。英国时尚协会拥有大量的行政人员,台湾目前现有的协会看起来较偏设计师联谊会性质,虽亦按政府规定成立理监事,不定时亦有会员聚会,和国际四大时尚协会相比,台湾现有的协会并无大量专职行政人员在里头工作,当政府经费进来,再举办活动,较属被动性质,即使举办活动,也都以加入该协会的设计师为主,规模也很小,不像四大时尚协会、上海时装周组委会、韩国CFDK,以推动该国时尚,进行国际交流并且布局全球为目标。只能归究经费与人力不足,即使大家有心,却无力,功能受限,成效自然不大,这也是台湾时尚产业一直无法起来的重要原因。
其实四大时装周及四大时尚协会,初期都是民间自发性筹设,尔后再寻求政府资源投入,因时空环境不同,上海及首尔时装周,政府不仅每年都投入庞大经费与人力,期待自己能成为世界第五大时装周,尤其是上海时装周的企图心。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及韩国时尚设计师协会CFDK,更积极寻找赞助厂商,深怕有天政策转向,政府支持程度减弱,毕竟,民间企业投入程度,才是产业生存最终关键。
台湾很多协会例如网协、羽协、游协、排协等,近期连续出包,纷纷爆出负面新闻。单项运动协会也因此被质疑运作不透明,私相授受且听命赞助商指挥,甚至有些还成为家族企业,也让原本应该公正无私的协会,被网友戏称为“邪会”。例如中国时报就曾报导,泳协的2万多会员中,竟有高达13,000人可能是“人头”,秘书长、裁判、教练等也被爆出都是自己人,很多事情也是少数人私相授受。
此外,不少选手只要不遵从片面规定,就会被罚款、列入黑名单,无法参加竞赛。对赞助商唯命是从最知名的就是戴资颖的鞋子事件。协会背后政商关系复杂,而且政府每年为43个单项运动协会编列的经费高达14.09亿元,补助比率约为66%!加上每次改选,便会有贿选传闻,好像协会的存在只是为了争夺世俗的名利,虽然也有很多热血的人是为了改革而加入选举的,但这也让台湾人普遍对协会非常不信任。
组织庞大且专业分工的英国时尚协会 英国时尚协会成立于1983年,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是非营利的独立组织,最大目的是让英国时尚产业与设计师商业达到最好平衡,并达成经验、知识与资源分享任务。英国时尚协会不是靠会员费维持运作,他们有部分政府经费,例如伦敦市长(Mayor of London),但绝大部分经费,是靠专业募款团队,向外寻求支持,例如工业赞助商、商业赞助等。
英国时尚协会是负责推动英国时尚产业的火车头。协会有五大使命(Pillar)及六大活动。五大使命大分别是商业(Business)、教育(Education)、创新与数位(Innovation and Digital)、投资(Investment)、声誉(Reputation);六大活动则有伦敦时装周、伦敦男装周、时尚奖(The Fashion Awards)、伦敦展示间(London Show Rooms)、伦敦时装周节(London Fashion Week Festival)、时尚论坛(Fashion Forum)。
英国时尚协会有许多部门,人才来自全球专业人士。包括执行董事会(Executive Board)、顾问董事会(Advisory Board)、媒体委员会(Press Committee)、Pillar Presidents(使命主席)、商业暨文化大使(Business & Cultural Ambassadors)、财务部(Finance Department)、设计师关系暨活动(Designer Relations & Events),以及对外沟通(Communications)。光是对外沟通部门就包含行销、数位行销、公关、媒体、零售等类别的工作人员。另外还有政府关系暨教育(Government Relations & Education)、品牌合作(Brand Partnerships)、商业发展(Business Development)、顾问(Consultants)等,顾问部门包含策略顾问、策展顾问及品牌发展顾问。
与台湾相比,英国时尚协会的作用,与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或纺拓会等大型组织类似。但是英国其他创意产业,都有另外的专责单位负责,因为产业生态不同,人脉及产业Know How也完全不同。纺拓会的专长是纺织,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擅长的是工业设计,即将举办的台北时装周,不论是要请纺拓会或台湾创意中心协助办理,或是让各时尚、服饰相关协会、民间企业等竞标主办权,现阶段都只能是过渡措施,不是长久之计。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很多,除了管辖是多头马车外,最严重的就是缺乏专业的责任组织。反观韩国,除了负责时尚的韩国时尚设计师协会外,针对其他创意产业项目,韩国文化部下设有“创意内容振兴院”,产业资源部(经济部)也下设有“设计振兴院”。韩国推动时尚的方式其实和英国一样,都是透过专业的中介组织推动产业。台湾在这方面真的落后甚多,甚至很多时候是外行领导内行,完全不重专业,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怎么可能会好呢?
本篇文章主要点出台湾时尚产业的核心定义,出了严重的问题,这个情况和文创产业的核心定义出问题,情况一样,时尚的核心并非是纺织,是核心时尚设计,文化创意的核心,也并非是文化,而是创意。台湾不管在时尚产业以及整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在核心定义上,发生严重的问题,再加上畸形的多头马车运作,也难怪台湾的文化创意产值一直出不来,出现严重瓶颈,也难怪台湾的时尚产业,离先进国家甚至韩国及中国大陆,差距愈来愈大。
此系列文章,将陆续探讨台湾的时尚产业目前发生的问题,包含模特儿、彩妆、通路、时尚商业教育等等。之后亦将有另一专文,介绍英国时尚协会如何推动英国时尚的产业发展、国际交流、教育推广,以及商业策略等,希望透过借镜英国时尚的运作方式,给政府相关单位进行改革时尚产业的方向参考。
责任编辑:Jane Tsao、Ivana Yang 资料来源:Oxford Economics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买得易 买得易网 网上购物大全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水瓶座 双鱼座 买得易网 网上购物大全 折扣信息 狮子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3-07 1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