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喜参半的台北时装周:虽蹒跚学步,但看见成长曙光

来源: 作者: 2025-01-13 我要评论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3日,台湾时尚界盼望许久之愿望台北时装周,终于诞生,也顺利落幕。 这一剂强心针,来的是时候,让奄奄一息的台湾时尚产业,有了生机,但这不是仙丹,经年累月病灶,不可能一次回春,这帖药究竟只是让产业多几年喘息机会,回光返照,亦真是产业重生,不得而知。


作者 庄国琳 台湾宜兰人,跨领域工作者。从小在单亲妈妈的裁缝机底下长大,曾协助台湾服装设计师古又文及陈劭彦登上国际时尚舞台。近期则辅助周裕颖常玉系列至纽约时装周之国际行销策略方向,及旅英服装设计师黄薇SS19伦敦时装周企业募款、媒体宣传与商业推广。踏入时尚圈之前,在艺术界打滚多年。在琉璃工房工作期间深受首席执行官张毅说过的一句话:“只有文化,才有尊严!”影响,对文化保存与推广存着使命感。在大趋势画廊工作时,协助当代艺术家如李再钤、庄普、吴天章、陈界仁等相关展览策划及作品销售推广,对艺术的广度、深度以及艺术市场有更全面的了解。

具有商学、媒体研究及艺术设计的学术背景。曾与摄影前辈谢震隆、翁庭华学习传统摄影及暗房,喜欢庶民文化的生命力,怀念小时候在戏棚下观看野台布袋戏及歌仔戏并且吃着把噗的童年。英国留学期间为欣赏英超联赛 (FA Cup),在南安普敦足球俱乐部球场担任清洁人员。

专长:艺术与时尚策展、时尚艺术经纪、文化研究及文化政策研究、跨领域合作、品牌管理与整合行销、传统及当代摄影。


台湾时尚界盼望许久之愿望台北时装周,终于诞生,也顺利落幕。

这一剂强心针,来的是时候,让奄奄一息的台湾时尚产业,有了生机,但这不是仙丹,经年累月病灶,不可能一次回春,这帖药究竟只是让产业多几年喘息机会,回光返照,亦真是产业重生,不得而知。

台北时装周的成立,让很多时尚工作者看到产业的希望,很多人也观察到台北时装周运作期间,出现愈来愈多隐忧及待克服的新问题一一浮现。希望透过对比国外时装周运作方式,借由系列专文,与大家分享,台北时装周未来可以如何借镜国际,调整方向,持续进步。

台北时装周是拯救台湾时尚产业的第一大步,这一步走得相当不易 节俭的台湾,因时尚虚华浪费刻板印象,百姓不特别支持,本就不易发展,加上政府长期不了解,政策错误,以纺织来引领时尚,方向完全错误,且目前岛内市场不大,业界亦不甚团结,深怕彼此抢彼此饭碗,市场其实有时候也是自己做小的,好像台湾很多产业,都有类似情况,不知团结力量大,有利则来,争抢破头,无利则走,不关己事。

台湾时尚产业病很久了,且是重症病患,文化部策划的台北时装周,以SS19(2019春夏)为名,正式在国人面前亮相,SS春夏及AW秋冬的字眼,是台湾等很久的国际时装周商业要求模式,这才是国际认可的时尚商业(Fashion Business)操作手法,台湾终于跨出时装产业复健的第一步。

台湾时装界,用办喜事方式来迎接,虽晚亚洲国家一、二十年,甚至晚欧美时尚大国几十年,这个决定,真的来得很晚,但,总比不来好。

很多人不知,文化部2018年规划的台北时装周标案截标当天,也就是开标前一天,出现黑函,攻击某一投标单位,据侧面了解,许多媒体甚至立委都收到,时间算得精准,宛如八点档连续剧剧情以及政治选举戏码,由于开端就牛头不对马嘴,自然破功,没有人想跟着起风。

2019年又有标案,不知黑函会不会再来一次?文化部一季近3,800万台币的标案,金额说大不大、说小也真的不小,抢成如此,令人摇头,难怪不少人说,台湾时尚产业会卧病不起那么久,过去根本没人想淌混水,干脆一直放在经济部给它烂,省事。

很多看过信的朋友私下说,很担心一封信毁了众人努力,只能说天佑台湾,若一封信毁了,也是台湾时尚产业的宿命。

由文化部主导的第一届台北时装周主视觉。(图/台北时装周)

虽蹒跚学步,但看见成长曙光 之前自己在另一篇文章《外围主宰核心!被代工思维拖垮的台湾时尚》曾提过,台湾一直把推动时尚纺织等同于推动时尚产业在看待,政策也是以推动纺织为主,把时尚归到经济部管辖,与英、法、韩国、中国大陆等国家,将时尚归在文化部底下推动,并积极发展服装品牌的政策思想与作法完全不同,韩国更结合K-Pop,誓言要将K-Fashion透过韩流,攻占国际市场。

在英国,时尚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领头羊,比电影、流行音乐产值还大,甚至是汽车市场的两倍,和房地产旗鼓相当,但时尚产业在台湾一直像是弃婴或重症病患,时装品牌更是纺织的小媳妇。

不管是重症病人或是娃娃蹒跚学步,做家人或是父母的,多以鼓励及高兴心情看待,等到会走路,再来学大步走,甚至小跑步,一步一步来,急不得,台湾时尚产业重建工作,虽然很急,但也急不来,如同一位资深时尚工作者朋友在去年趁著旅美吴季刚返台时,曾私下请教他关于纽约时装周的运作情况,吴季刚和她说,时装周不可能第一次就办得很完美,需要时间去调整、改进与学习。

政府在学习如何运作时装周,服装品牌设计师也在学习如何参展时装周,本土彩妆师、发型师、摄影师等也在学习;百姓及民间企业,同样也在学习。

时尚产业在立委的协助下,从2017年年初开始整合产业工作者,将收集到的国内外时尚产业运作资料整合呈报给文化部长郑丽君参考,并向其请命。

郑丽君部长也开始积极走访产业不同单位或协会活动,倾听台湾服装设计师面临困境,李连权次长亦努力协助部长进行政府各部会及业界整合,文化部终于推出令台湾时尚界振奋的两个旗舰计划,一个是台北时装周、一个是还在规划中的时尚奖,这个奖项类似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大奖(CFDA Fashion Awards)及英国时尚奖(British Fashion Awards),用来鼓励时尚产业工作者。很多人说,终于遇到一个知道时尚产业重要性与愿意推动时尚产业的文化部长,如同知名制片叶如芬在脸书写道:“唯一听得懂我们电影人的问题的部长”,其实她也是唯一听得懂时尚界问题的部长。

关于台北时装周的运作,文化部预计前两年先以一年一季的方式进行,第三年开始,将和国际时装周的方式一样,一年两季,经费也将愈来愈提高。同时更引进国发基金目的是为了更健全产业,让时尚产业能被投资,或许目前离时装业界期待及国际水平仍有不小差距,毕竟十年才能磨一剑,但政府对产业的企图心与积极整合的态度,让业界看见产业成长曙光。

文化部长郑丽君(左三)于第一届台北时装周展前记者会上,与参与品牌秀的设计师们合影。(图/台北时装周)

台湾有两个台北时装周? 不少人困惑,即便时装界,一直有人问,10月,有个台北时装周,12月,又来一个台北时装周,台湾是不是有两个台北时装周?

其实,这是文化部与台北市文化局各自有自己的标案在推动台北时装周,分别由创艺传媒及桦舍全媒体整合两个不同单位得标。

10月份,台北市文化局与台湾康泰纳仕桦舍集团合作台北时装周Vogue Fashion’s Night Out全球购物夜,以“时尚,现在式怎样”作为宣传口号,展演AW18秋冬作品。

由于Vogue Fashion’s Night Out属全球性的大型时尚活动,再加上有国际大厂奔驰的搭配,活动规划方式确实吸引众多知名艺人,例如蔡依林、萧敬腾出席,甚至蔡依林也推出翻糖品牌皇后陛下首间实体快闪店。台北市政府亦封街办活动,《Vogue》杂志更大手笔策划六组封面,让六组艺人搭配包括詹朴、周裕颖等六位设计师拍照,以及这六位设计师的封街走秀活动,甚至让不同公司的模特儿一起走秀,亦推出国际论坛,此外也有捷运时尚车厢及众多艺人宣传影片。

在封街之夜,甚至有大型观光巴士载着明星出席,由市府副市长陈景峻率百位绅装男士骑YouBike入场,再由台北市双层观光巴士与奔驰组成时尚车队,文化部次长李连权也出席活动,更有Line Today的线上直播,声量及关注度的确很大,看得出台北市文化局及得标公司,努力投入整合及推动,其实都是好现象。

台北市文化局主办的台北时装周,在台北信义区封街举行综合品牌时装秀。(图/桦舍公关)

据了解,台北市文化局主导的台北时装周是透过两个不同标案的经费预算整合,加起来合计近台币1,000万,主赞助商奔驰也投入经费。

奔驰,在四大时装周虽已不再冠名,在纽约,甚至在时装周期间,自己策划品牌走秀活动,其实,奔驰可以考虑国外赞助时装周的方式,持续赞助台北时装周,甚至未来筹办时装周的中介组织若是正式成立后,不受标案限制,可以冠名赞助,毕竟国际时装周最后都靠大型的时装中介组织推动,而且自负盈亏,在台湾,时装周还是一个新的活动,台湾在地民众还是会很好奇。

台北市副市长陈景峻(正中央)与所有与会设计师与艺人名模群们合影。(图/桦舍公关)

至于另一个由文化部策划的台北时装周,2018年12月6日至9日在台北戏曲中心进行,以时尚未来式“Culture Style看见自己,独特的样子”为宣传主轴,展演2019春夏设计,开幕秀找来国家文艺奖得主李小平担任总导演。

为了力挺台湾时尚产业,文化部长郑丽君与三位次长,更身穿着台湾设计师服装出席开幕秀,开幕秀也有精彩的演出,或许开幕秀的演出方式,身边文化界朋友与时尚界朋友有不同观点与想法,但在第一届做为整合国内向心力,有其宣示必要与重要性。

政府部门的部长和三位次长们同时出席台湾时尚产业大型活动,应该是史上第一次,可见文化部对时尚产业发展重视的程度,这也是过往经济部没有的情况,业界是蛮肯定。

文化部部长‎‎郑丽君(右二)与次长‎李连权(右一)、丁晓菁(左二)、萧宗煌(左一),穿着台湾设计师的服装出席第一届台北时装周开幕式。(图/台北时装周)

文化部得标单位创艺传媒也努力邀请国外KOL及国际时尚媒体来台,举办六场国际论坛,规划八场品牌秀、四场主题秀、静态展、会外展,在机场及捷运刊登广告,成立正式官网、官方脸书及官方IG,也找了卢广仲、杨谨华等名人,做为台北时装周大使,拍摄宣传影片,同时也规划国际时装周重要的街拍。

开幕秀除了展出台湾老、中、青不同世代的服装设计师之作品,还特别邀请资深歌仔戏演员廖琼枝登台,而开幕秀和主题秀,均由中华电信MOD与Hami Video独家转播,品牌秀和国际论坛则是透过YouTube和脸书直播。

资深歌仔戏演员廖琼枝在第一届台北时装周开幕表演中,带领众人向台湾时尚产业背后的隐形英雄们致意。(图/台北时装周)

隐忧及新问题,一一浮现

1. 资源依旧未有效整合,举办时间点须跟上国际脉动 在很多国家,时装周的运作机制、发表时间、形式及场地,会一直调整,这很正常,甚至四大时装周的进行日期,有的是经过国际协调、安排而来。

台湾目前文化部及台北市文化局都有各自规划的台北时装周活动,经济部也委托纺拓会执行台北魅力展(Taipei In Style),另外,更有经济部工业局主办、纺拓会执行的时装设计新人奖及台北市商业处举办的台北好时尚奖项,未来,文化部、经济部与台北市文化局如何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各部会如何分工,还是各自放烟火及小鞭炮,将是产业成败与否最大关键。

台湾举办台北时装周,其实缺乏很理想的场地,选择似乎不脱松烟等类型场地,在国际宣传上的吸引力就吃亏许多。文化部选定的台北戏曲中心,属剧场规格,灯光音响设备是国际一流水准,八个设计师的品牌秀,类似伦敦时装周放大版的数位展示(Digital Presentation),展示评价不错。但场地略为偏远,加上空间限制,缺乏商业交易场域,无法策划设计师需要的设计师展示间(Designer Showroom)及商展(Trade Show)的商业交易场所,加上12月已经过买家截单时间,今年台北时装周的举办时间与地点,文化部应重新评估。

2. 时尚即文化,勿被文化策展思维框架住

由于国际时装周并没有开幕秀,对于本届台北时装周的开幕秀,听到了几种不同声音,身边一些文化界朋友觉得很新奇,是很棒的跨界展示,震撼及前卫;一些时装界朋友则说,若事前不了解他们的创作概念,直接去看表演的人,会对空中飞人杂技及专业把玩火焰等精彩画面有深刻印象,但服装似乎已成为配角,而且作品风格太过多元,有礼服、高级成衣、前卫实验风格、街头、剧场服装、歌仔戏服装等等,一幕幕接连混搭出来不同风格的服装,容易有混乱感,也有人觉得当剧场表演来看就好,毕竟是台湾服装界融合,无须太严肃。

可以理解不同业界的想法,每个人的观看角度原本就不同,至少声量有出来。

策划第一届台北时装周开幕秀是有其必要性,一来可以做为对外宣示,二来也可以整合各界。不过时装界不少人建议,第二届应该要回归国际时装周模式,省下办开幕秀的费用,可以增加品牌秀场次,以及办Trade Show或Showroom并邀请更多国外专业人士来台,同时进行国际四大时装周主办单位之国际交流。

第一届台北时装周开幕式的表演,获得评价不一。(图/台北时装周)

英国时尚协会(British Fashion Council,简称BFC)举办的伦敦时装周开幕,就是简单让买家及媒体在第一天一大早,在Designer Showroom让他们直接和设计师面对面在摊位面前对谈,他们也喜欢直接和年轻设计师谈创作理念、直接触摸及研究设计细节。现场备有简单的餐点或是举办小型派对,毕竟很多人可能看完了,花了一两天时间,就要马上再回国或去另外一个国家处理商务之事。

“时装品牌就是文化品牌”,文化部或许担心经济部或立委会觉得凭什么理由是文化部来举行时装周,才会想出策划文化展。

未来若文化部仍想持续规划文化策展,应该学习国外由服装界策“时装文化展”,还是透过文化界来策台湾传统印象的“文化概念时装展”?另外文化策展是否可以学习韩国规划到文化博览会,亦或学习伦敦时装周,以策划时装主题展,例如绿时尚、永续时尚、时尚影展?像伦敦时装周IFS国际时尚展(International Fashion Showcase)就是由各国时尚工作者策划自己国家的时装文化展,2017年陈劭彦就曾以红白塑料袋的创作,去反思环保问题,建议文化部改以策划“主题展区”取代“文化策展”的诉求,除了更具多元性之外,也更贴近国际时尚潮流,才不会让资深时尚工作者觉得强压文化在时尚界身上。

文化部应思考,若以“文化策展”为诉求,标案规格就会出现“文化策展”字眼,而投标单位就会思考是否找知名文化人或策展人来策时装展的思维来写台北时装周投标计划书,这其实让一些资深时尚工作者觉得,政府无须用传统文化思维强压在时装身上,如此反而会让时装的发展更受限,因为国际时装界,都是服装设计师玩出自己的文化,而且是由时装设计师自己策展。

其实许多服装设计师,是自己创造出新的文化,例如英国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的庞克文化、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不对衬造型之服装丑文化及结构解放文化、已故英国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的暗黑文化,甚至迷你裙文化、宽裤文化、内衣外穿文化等等,都是时装设计师自己创造出时装文化,所以文化部何需停留在旧有的思维,在文化部就一定要有文化策展?那和经济部一定要用纺织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两者其实都被框架住了。

既然时装品牌就是文化品牌,文化部何须担心外界的保守要求,一定要在时装周进行传统思维的文化策展?而且国际时装周只有两个主题,就是SS及AW两种,或许一开始在整合台湾各界的声音及宣示是有其必要性,但建议未来的主题,应回归国际运作的SS及AW两个主题即可,无须再有另外的主题或口号标语(slogan)出现。

3. 缺乏专业非营利中介组织,媒体效应难以极大化

台北时装周活动执行单位以标案方式决定,虽促成活动进行,表面看似团结,无形中也是另种分裂,很多有经验的人不想被认为选边站,选择中立,而庞大标案预算,也吸引愈来愈多非时尚产业背景的单位,想加入标案行列,是另种隐忧。

标案,是由于台湾长期缺乏专业时装产业中介组织不得不使用的手段,过渡性的标案阶段完成后,未来专业中介的NPO非营利组织要如何形成?成员为何?产业愈来愈多小山头,谁来进行专业领导,才能让大家都服气,甚至可以协助沟通?

尽管文化部主导的第一届台北时装周属于国家级的盛事,也是台湾时尚产业的重要大事,这个事件虽然获得台湾时尚专业媒体如《Vogue》、《GQ》、《ELLE》、《Harper’s Bazaar》、《Cosmopolitan》等国际中文版的报导露出,但依旧有一些关注时尚或潮流的时尚专业媒体和其他综合型媒体在报导上缺席了,或许因为活动策划方式可能无法吸引他们,也或许刚好当时不在台湾或另有行程,也或许是业界的一种潜规则,不想帮同行得标单位做媒体曝光之政府KPI。未来台北时装周的执行单位若仍旧以标案方式决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就看政府智慧,也要看得标单位如何用心去邀请了。

反观国外,推动时装周的时尚协会都是属于NPO性质的中介组织,媒体很乐意用不同角度去报导自己的时装周,及各式国家重要的创意展会活动,甚至连英国官方的国家广播公司BBC都会制作伦敦时装周特辑,像之前陈劭彦(SHAO YEN)及黄薇(Jamei Wei Huang)都曾被采访过。

台湾文创产业许多项目,几乎都缺乏中介组织,时尚产业也是,只能靠标案方式靠得标单位推动,这问题唯一能解决之方式,只能透过学习英国及韩国,大量成立创意产业各项目的专业型NPO非营利中介组织,当它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单位在推动的时候,才有办法吸引更多人,包含媒体,愿意主动跳进来帮忙,要不然,相同问题会一直存在,媒体效应就无法发挥到极大值,对产业发展也会是一种限制。

4. 拥有国际化企图心,但执行未到位

文化部的标案经费预算近3,800万,若加上企业赞助经费,总经费就不得而知,但这应该是台湾有史以来官方时尚活动最高金额。其实去年因辱华闹得沸沸扬扬的D&G(Dolce & Gabbana)被迫取消的上海秀活动,据媒体报导,该场秀的经费是大约6,000万台币,可见要办好时尚活动是要投入不少经费的。

目前台北时装周的设计师品牌日程活动(Designer Brand Schedule),除规划品牌服装秀(Catwalk Show)外,可否学习伦敦及上海时装周,也加入展示(Presentation)及活动(Event)主题活动日程,让活动更具多元性,甚至也可以规划伦敦时装周的伦敦时装周节(London Fashion Week Festival)及上海时装周的上海时尚周末(Shanghai Fashion Weekend),开放民众买票进场看秀、购物及体验活动。

文化部台北时装周由于是第一次举办,得标单位应该是第一次执行这种大型时尚活动,要处理的事不少,再加上缺乏执行及推动大型国际时尚活动的行销与招商经验值,目前台湾只有纺拓会时尚行销处有这些经验,不过因为纺拓会过去经费不多,做得很辛苦,建议文化部未来可以借将纺拓会时尚行销处同仁来协助国外招商及行销,毕竟他们过去累积了不少活动的经验,而且是台湾最大的时尚商业活动,应该整合他们进来。

台北时装周得标单位虽努力规划,但仍有些细节没有执行到位。

比方说,台北时装周官网使用免费Gmail做为正式对外联络Email、网站并无规划设置影音后台数据库,采内嵌YouTube影片连结,这些其实或多或少会影响台北时装周国际专业度形象。Gmail及YouTube更会造成中国大陆设计师及媒体无法直接观看及联系之问题,若展会不具吸引力,他们可能连翻墙都不太想。

而台北时装周对外形象概念影片与台北时装周宣传大使影片,也都以中文字幕及中文发音,缺乏完整的中翻英字幕或英语配音的宣传版本,FB脸书宣传也只有中文,并无英文翻译,执行单位偏重国内宣传,目标对象感觉以岛内及华人为主,虽然执行单位提供数据显示,国际媒体共邀请12家,国内媒体共计47家,相关国内外新闻露出共计285则,不过以“Taipei Fashion Week”为关键字在网络上搜寻,可查到的外文媒体报导露出,似乎只有《Vogue》英国版的活动预告、《Vogue》澳洲版的活动街拍及《Taiwan News》《Taiwan Today》和《关键评论网》等,我们的国际宣传部分似乎可再加强。

文化部未来标案规格一定要加入所有文宣都要以中英文呈现,包含网站、FB、IG、甚至微博,对外所有官方影片、甚至YouTube、Vimeo等影片的页面说明,也应该有中英文,甚至对外的国际文宣品,更应该有独立的英文宣传版本。未来所有台北时装周影片,除了要有基本中英文字幕,若有配音宣传,也需有中文与英文配音的版本。

另外,亦有品牌反应媒体采访区规划不甚理想,形成观众和媒体抢拍设计师受访画面,或许因一楼空间受限,其实可以规划到二楼或其他空间进行采访。而主办单位公关保留票保留的数量多寡,也要再讨论,这次主办单位保留位约保留了90个,但若有些人没有来,就会出现不少空位,造成拍摄画面出现某些观众席位置稀疏之情况,其实伦敦时装周的秀是以品牌自己的贵宾为主,当然主办单位也可以向品牌要求一些公关保留票,纽约时装周主办单位IMG则是将公关保留票留给名人进场。

在国际时装周期间,大大小小品牌会再另行编列一笔金额不一的经费预算,寻找符合自己品牌风格属性及规模的PR Agent(专业时尚公关公司)及Sales Agent(专业时尚商品销售经纪公司)合作,透过他们的专业,协助媒体宣传及商品销售推广。时装周也因此成为众多大小不一的专业精品公关公司及商业经纪公司重要舞台及收入来源,这也是时尚商业市场运作更加活络及品牌持续成长的重要动力,这种专业性的时尚商业分工运作机制及观念,在台北时装周,其实也是相对较欠缺的。

另外像旅外的国际模特儿金禧、唐荧霜、吴宜桦等指标没出现在品牌走秀活动以及台北时装周官方宣传影片或视觉画面,藉以增加国际宣传能见度,而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夏姿(Shiatzy Chen)以及多位旅外的年轻设计师也缺席了。

另外一个严肃的问题,由于以时尚为名的组织单位快速出现,文化部对时尚产业的核心项目似乎也还没定义很清楚,会看到找来一些和产业无关,甚至可能没参与过国际时装周的人提供意见,外行指导内行,也许一开始有必要多方广纳意见,但错误资讯愈多,愈乱,若不及时调整,将步入上海时装周头几年运作的迷航命途。

文化部与台北市文化局规划的台北时装周系列活动,虽仍有不少地方需再调整,但至少台北时装周声量出来了,是好事。而今年两单位是否更有效整合,且如何整合并借助纺拓会时尚行销处同仁过往累积的经验与人脉资源,将会是未来台湾时尚产业成败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

时装周核心,是品牌日程名单、Trade Show以及Showroom,不是开幕秀也不是Event活动 台北市文化局的台北时装周,筹办之初便定位为文化部台北时装周的前导暖身活动,因此也就没有时装周的设计师品牌日程活动,以国际时装周活动内容规划方式来看,类似为时装周的Event活动。其实伦敦和上海都有类似的Event活动,主要目的是想让时装周活动更多元及热闹一点,像上海时装周就把“Elle China三十周年风尚展暨原创设计风格展开幕活动”“上海时装周开幕派对”“海派旗袍秀”“上海时尚周末”等众多活动放入Event日程里。

至于有人觉得活动太过商业化,奔驰置入太过明显,但在台湾时尚产业资源极度缺乏情况下,透过这种整合,在台北时装周草创初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行销策略。

而令台湾时尚圈关心的,其实是2018年12月文化部、经济部合作的台北时装周SS19里的品牌日程活动,因为品牌才是时尚产业的核心。

台北时装周目前是透过补助方式让设计师发表作品,未来若停止补助,本土设计师是否愿意自费参加?此外,最重要的国际招商,如何进行?如何吸引国外独立设计师、国外品牌、国际买家及国际媒体自愿来台?即使国际媒体没来台湾,也是否会主动关注台北时装周出了什么有趣的品牌?有什么创意的作品或发表形式?这其实也是之前纺拓会台北魅力展一直面临的国际困境。

虽然买家及媒体有时候也会去Trade Show及Showroom看有什么有趣的新品牌,但熟悉国际时尚装周运作模式的人都知道,设计师品牌日程活动列入官方日程表的名单,这才是买家及媒体最关注的重点。

比方说,华人媒体会看四大时装周有什么华人品牌在官方走秀日程,专业时尚媒体会讨论的都是在品牌上,例如Alexander Wang王大仁离开纽约时装周日程;Victoria Beckham回到伦敦时装周;Burberry的即看即买,或改Logo后,是否有什么新把戏;伦敦时装周成为四大时装周首个弃用动物皮草的单位;巴黎时装周会关注的更多,包括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如何再把香奈儿(Chanel)玩出新花招;或是Hedi Slimane改掉原有Celine前创意总监Phoebe Philo风格,改以暗黑手法出现,哀嚎声遍野等等。

其实,时装周品牌秀才是国际及国内时尚界最关注,政府应该去看一下什么才是国外所定义的时尚产业核心,其实也是“品牌”,时装周是品牌商业活动的行销推广与交易周。

时装周的运作也是以品牌的日程及品牌的商业交易为核心,媒体指的时装周开跑,就是指品牌日程开跑,不是Event活动开始,也不是开幕秀。虽然伦敦透过伦敦时装周推广城市行销,它虽然是其中一个目的,但国际时装界最关心的还是他们品牌日程活动有没有办法吸引什么大品牌或有趣且有商业潜力的品牌入列。

四大时装周只有伦敦时装周有Event日程,它是让业界单位自己来谈的活动,或是BFC和其他商场或单位一起规划的活动,会放到Event,主要目的是想让伦敦时装周更活跃,加强城市行销,但Event并非主角,很多活动都是陆续增加,甚至到最后一天才把所有Event日程活动列入。文化部若想办机能纺织秀、原民秀、客家文化秀,其实是可以学习伦敦及上海,另外拉出一个Event日程,把这些活动,规划进去,甚至可以把一些时尚商业活动纳入。

未来文化部甚至台北市文化局的时尚产业相关政策议题评审委员,是否应该学习国外由具国际经验的时装产业相关的专业人士来担任,四大时装周是由服装业界产业工作者来做主导,而非包含文化界、艺术界甚至学术界,其实非业界人士,对产业都蛮陌生,很难提供实质有效建议。而目前文化部评审名单都会对外公布,但台北市文化局似乎还没有类似作法。

建议政府未来的标案规格要加入“至少要邀请四大时装协会其中一个单位的高层来台”,最好是总监(Director)或是主席(Chairman)前来进行交流,其实最建议可以先邀请BFC英国时装协会,因为台湾和英国一样,都是岛国市场,而且新秀辈出。

在一连串的时尚政策改革推动之摇旗纳喊后,设计师脆弱的商业知识,也将会一一现形,商业不是扮家家酒,做品牌不是自己开心就好,吴季刚曾说:“不能只当设计师,还要当销售员。”设计师实务上的商业知识如何补强,政府是否有可能学习类似英国时装协会BFC成立的时尚创业中心(Centre for Fashion Enterprise;简称CFE)?

CFE是英国时尚产业的创业孵化器,每年开一系列的专业商业课程,免费教导已经在伦敦时装周开始参展的品牌给予商业性辅导。像目前仍旅英的黄薇(Jamie Wei Huang)、金工设计师黄子展(Niza Huang),都曾在这里学习专业的时尚商业知识,中国官方单位与媒体,也都曾实际考察这个单位。

避免闭门造车,台北时装周标案规格项目,要有国际四大时装协会的国际交流 媒体《时尚商业评论》(BoF China)有一篇文章《新产业环境下的中国“官方”时装周》,这篇文章提到,“上海时装周是2003年创立的。创立之初参与机构比较多,头几年走了些弯路,各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后来听说由市政府成立专门的班子来牵头,重新整合资源架构,所以最近这几年上海时装周发展得越来越好。”

台北时装周和上海时装周一开始前几年一样,已陷入同样泥淖,找太多团体给意见,每个团体似乎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上海时装周后来是直接找国际四大时装协会的人进来协助,并大量观摩及参访四大时装周的运作,才把这些问题导正,因为中国有很多新品牌,近期更大量学习伦敦时装周的活动模式,水准也才愈来愈高,已具备第五大时装周态势。

国际时装周自有特殊游戏规则,如同画廊界销售画作一样,国际时尚买家及时尚编辑不是笨蛋,什么值得看,什么不值得看,什么是潜力品牌,什么是不成熟、自己玩开心的品牌,什么是自己玩开心的活动,什么是专业型活动,他们清楚得很,有没有必要花时间来陪你们玩,自有盘算,毕竟时尚有不少客人,和艺术品收藏家有点类似,是金字塔顶端消费者,尤其高端精品。

时尚不是我们自己在岛内喊好时尚就是好时尚,觉得有魅力就是有魅力,挑剔的国际买家及媒体是否买单,才是品牌能否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即使国内买家也是专业的,很多买手都是国外受过专业训练回来的,大家都想帮台湾设计师,但也同样有生存压力。

由于台湾对国际产业运作不了解,才会闹出时装周首席彩妆师的国际笑话。大玩文字游戏,游走法律边缘,以不实惊人头衔包装自己的岂止那位首席彩妆师,很多产业都有,只能说学校教育出了很大问题,社会病了,不少人想一步登天,能瞒天过海的问题在于台湾对国际时尚产业非常陌生,到目前为止,不知道过去纺拓会或文化部是否邀请过国际四大时装协会高层来台交流,若没有,应该放入时尚推动的最重要项目之一。

推动台北时装周的确让台湾时尚界看见希望,也振奋人心,未来是一艘乘载众多希望的泰坦尼克号,还是一飞升天、漫游天际的太空船,就看政府如何掌舵引航,以及业界是否真的同心,是为了产业为数众多工作者及下一代着想,还是各有算计,只为私利,好的计划最后若只肥了某些为了私利的少数单位荷包,那就白白浪费老百姓辛苦血汗钱,以及众人努力,只是在造另一种业。

成立台北时装周,绝对是正确方向,经众人的努力,也已有初步声量,未来文化部也预计透过专业NPO中介组织去运作台北时装周及时尚奖,在中介组织成立之前,文化部仍会透过标案进行活动执行。

建议文化部,台北时装周未来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即使现阶段是以标案进行,也一定要引入四大时装周的四大时装协会的人给予专业建议与协助,才能少走冤枉路,毕竟精彩热闹型活动,不等同于专业型活动,时装周是可以同时存在精彩型与专业型,但不是我们觉得专业,就是国际认可的专业,国外的时尚媒体及买家眼光极为挑剔,上海时装周初期绝对是前车之鉴,唯有走向专业型的展会,台北时装周才有机会在国际占有一席之地。

资料来源:台北时装周、桦舍公关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买得易 买得易网 网上购物大全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水瓶座 双鱼座 买得易 买得易网 网上购物大全 折扣信息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天蝎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3-05 03:29:00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Chanel 香奈儿11月起手袋涨价,2024年LV也宣布涨价

    Chanel 香奈儿11月起手袋涨价,2024年LV也宣布涨价
    羽绒服正确在家洗涤清洗方法,不要干洗也不要机洗

    羽绒服正确在家洗涤清洗方法,不要干洗也不要机洗
    范思哲重推副线品牌Versus versus是什么档次算不算高端品牌奢侈品

    范思哲重推副线品牌Versus versus是什么档次算不算高端品牌奢侈品
     什么牌子的包的logo是B字母!“B”字包正流行 Burberry、Balenciaga与Balmain疯买一波

    什么牌子的包的logo是B字母!“B”字包正流行 Burberry、Balenciaga与Balmain疯买一波
    1436品牌算什么档次 鄂尔多斯高端品牌1436入驻首都国际机场

    1436品牌算什么档次 鄂尔多斯高端品牌1436入驻首都国际机场
    戈雅goyard是奢侈品吗 属于什么档次 低调的“小众”奢侈品牌Goyard迎来“引爆点”

    戈雅goyard是奢侈品吗 属于什么档次 低调的“小众”奢侈品牌Goyard迎来“引爆点”
    历峰集团再度裁员200多人、Salvatore Ferragamo前三季营收下滑、Hugo Boss将缺席纽约时装周、2017年H&M设计奖得主出炉

    历峰集团再度裁员200多人、Salvatore Ferragamo前三季营收下滑、Hugo Boss将缺席纽约时装周、2017年H&M设计奖得主出炉
    nepa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属于什么档次

    nepa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属于什么档次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